【黄梅遗韵·精神永传】纪念一代宗师严凤英先生诞辰 95 周年
春天像一位欢乐的音乐家,奏响了大自然的乐章。鸟儿鸣唱、花朵齐舞,万物复苏、世界焕发生机。“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这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响起,仿佛能看见那位灵动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先生的身影。在这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的4月,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深切缅怀之情,相聚于安庆菱湖公园内的 “黄梅阁”,共同纪念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先生诞辰95周年。


此次纪念活动汇聚了各方人士,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黄梅戏艺术家协会领导亲临现场,严凤英先生的家属、徒弟以及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全体青年演职员也都怀着对大师的敬意齐聚一堂。活动现场,气氛庄严肃穆,领导和嘉宾向严凤英先生敬献鲜花,以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缅怀之情。他们的深情致辞,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严凤英先生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的大门,让我们对这位黄梅戏巨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贺彦明致辞)
95年前,先生诞生于安庆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她的一生,宛如一部壮丽的黄梅戏篇章,是为黄梅戏艺术不懈奋斗的一生,更是为人民群众奉献艺术的一生。她拥有卓越的艺术才华,那清丽的唱腔,如潺潺流水,滋润着听众的心田;细腻的表演,仿佛能将角色的灵魂都刻画出来。凭借着这些,她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经典剧目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在她的努力下,黄梅戏从最初的乡野小调,一路蜕变,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了享誉全国的文化瑰宝。严凤英先生始终扎根于人民沃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艺术的真谛,在她的戏里,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她所立下的艺术丰碑,永远屹立在黄梅戏的史册之中,她的精神风范,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戏曲人守正创新、薪火不熄。

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文艺方针和国家振兴戏曲发展政策,把繁荣发展地方戏曲作为 “文化宜城” 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黄梅戏 “唱起来、沉下去、走出去” 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出台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推动传统戏曲艺术实现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黄梅戏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剧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黄梅戏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展望未来,作为严凤英先生的母团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将以纪念严凤英先生诞辰 95 周年为新的契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严凤英先生的艺术精神,全力以赴推动黄梅戏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剧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黄梅戏作品。同时,加大对黄梅戏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黄梅戏人才队伍。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剧院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黄梅戏与现代科技、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之路,让黄梅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还将进一步拓展黄梅戏的传播渠道,积极推动黄梅戏 “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黄梅戏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先生虽已离开我们许久,但她所塑造的经典形象,如《天仙配》中美丽善良的七仙女、《女驸马》中聪慧勇敢的冯素珍等,早已深深烙印在观众的心中,她留下的动人旋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回响。这些都永远镌刻在黄梅戏发展的历史丰碑上,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艺术瑰宝。让我们铭记严凤英大师的艺术成就,传承和发扬黄梅戏艺术,在新时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黄梅戏的魅力代代相传,永不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