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二十正风华——再芬黄梅2025新春戏曲演唱会邀您欢聚小年夜

每年的12月20日,是“再芬黄梅”生日,一转眼已20年。
从2005到2025,“再芬黄梅”已初长成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
回首过去的二十年,“再芬黄梅”沐风栉雨春复秋,既见风景又见人。曾经,我们把“十年不易不言难”这句话常挂在嘴边。眨眼又过去十年,现在,我们依然会笑言道:“二十年不易不言难,一如既往在路上”。“再芬黄梅人”有着阳光般的心态,热情、温暖、乐观、积极、开朗、向上,在岁月的淘洗中默然坚守,在披荆斩棘中照亮初心。
再芬剧院的前身,是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2005年底,安庆市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黄梅戏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韩再芬的品牌效应,在安庆市黄梅戏二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担任院长。
后来到了2012年,我们成立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它由事业单位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改制而成,是全国“文艺院团改革新的探索和突破”的第一家试点单位,韩再芬担任董事长。
回首二十年,往事历历在眼前——
我们坚持全国巡演,因为巡演能锻炼演员,增加收入,扩大市场,树立品牌。到现在为止,再芬黄梅·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季已延续到16季,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已延续到13季,其他城市大大小小的巡演更是不计其数。我们坚信,经典与口碑是演出来的。
2010年成立再芬黄梅青年团,迄今为止,举办过“再芬黄梅·传承发展——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五周年考核汇报演出”、“再芬黄梅·今日头牌——青年名角专场”、“青春黄梅戏·青年来开唱”五四专场、“再芬黄梅·守正创新——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十周年展演”、“再芬黄梅公馆·看戏”、“人人当主演”等活动。一批年轻的演员经过十几年的刻苦训练和有的放矢的培养,已经或即将成为再芬剧院的顶梁大柱,显出迷人的风采。
我们深知,年华似水,没有后续力量,便没有未来。我们建立了老中青少四代演员梯队,从青年团到少儿艺术团,从原生代到新生代,从名家到新秀,演员队伍日臻成熟;我们重视行当建设,生旦净丑,样样俱全,力求传承体系完备、整齐,为黄梅戏的未来培养有艺德、有情怀、有担当的戏曲人才;我们还建立了“表演导演、作曲音乐、舞美灯光、服装鞋帽、化妆道具……”各行当老专家组成的黄梅戏传承委员会,把黄梅戏传承工作,立体化、全面化。
因为地处安庆,相对于一线城市业务协作机构少。于是,我们重视培养创作人才,打造黄梅戏艺术各行的自主创作团队,旨在更好地为剧院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如今,除台前的演员阵容整齐外,幕后创作团队也已日趋完善。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了一部大型黄梅戏,基本上不需要外协,就可以独立完成创作与制作,实现了良性循环。
从2006年开始到2009年,我们经历了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大剧院的策划、筹建,到落成。使得安庆市从此有了正常化的商演剧院。现在,每年过百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演出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大剧院呈现,特别是其它门类的艺术来到安庆展现,能让安庆的观众看到各类精彩演出的同时,也能让黄梅戏不断吸收到新的营养。
我们还创办(改造)了再芬黄梅公馆。从2013年开始,坚持常年演出,既为年轻演员提供了常态锻炼的平台,又为安庆这座有戏的城市增加了戏剧的品味与份量。再芬黄梅公馆也被称为“安庆市文化会客厅”。2024年,再芬黄梅·小辞店文化艺术体验馆也隆重开业,将黄梅戏艺术与咖啡文化、国风·戏曲摄影等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安庆文旅上分。
2010年,再芬黄梅的作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为明天保留今天”文化项目永久保存和收藏,韩再芬成为继梅兰芳先生以后中国第二位被该项目收录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黄梅戏也因此将在国际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百年甚至千年以后的人们保留了今日黄梅戏艺术的面貌。
2015年,我们捷足先登,为反映青年演员的现实中的喜怒哀乐,为了更好地扩大黄梅戏受众面,我们在戏曲领域率先策划制作了新媒体系列电视剧《后台很火》,利用网络向全社会传播,以促使“戏曲-演员-网络-文艺-公众-明星”的大融合。
2015年,我们为黄梅戏领域和安徽省摘得了首朵“二度梅”;延续传承薪火,2021年,再芬黄梅吴美莲凭借“祥林嫂”这一角色再摘一个梅花奖。
2016年,我们率先使用网络平台,向全球直播“再芬黄梅2016新春戏曲晚会”,赢得世界各地600多万观众的同时异地收看。
2020年,我们率先在黄梅戏领域推出国风连载漫画《女驸马》,通过将戏曲故事动漫化,将黄梅戏IP嫁接当代流行元素,以艺术为骨,以创新为翼,吸引年轻受众,助力黄梅戏“破圈”。
我们借助“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机会,每年坚持到全国各地高校演出,培养年轻观众,跨过全国30个省市,走进100余所高校;创新性的举办50多场“爱心签售——学生进剧院”活动,将学生请进剧场,体验再芬黄梅,感知再芬黄梅,从而尊重艺术,热爱艺术。
2020年,我们与安庆师范大学开启了艺术教育的校企紧密合作的先例,推动建设安徽省首个文科戏曲实验室。将实践融入教学,艺术与学术互为双翼,引进更为先进的戏曲人才培养理念,让他们既能够在舞台上展示真功夫,又能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
我们一直在记录、抢救黄梅戏的珍贵史料,出版了《时白林研究》《黄梅戏锣鼓经》《徐代泉唱腔作品选》《程学勤唱腔作品选》《锡麟街31号——1957至196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麻彩楼的艺术人生》等黄梅戏相关专业和史料书籍;同时,“再芬黄梅”已经衍生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当同行、专家、学者纷纷研读其路径和轨迹时,我们又出版了全面、完整、谨严、精细的《2014再芬黄梅年度报告》《2014·2015再芬黄梅双年报告》《2016·2017再芬黄梅双年报告》《2018·2019再芬黄梅双年报告》《2020·2021再芬黄梅双年报告》《2022·2023再芬黄梅双年报告》《再芬黄梅·十年拾级》《戏在民间》等书籍。
这二十年里,我们创作了一批新剧目,如《徽州往事》《寂寞汉卿》《靠善升官》《途中》《邓稼先》《祝福》《鸭儿嫂》《金粉世家》《不朽的骄杨》《六尺巷·宽》《孔乙己》等;复排了《女驸马》《天仙配》《罗帕记》《牛郎织女》《碧玉簪》《秦香莲》等经典剧目;移植了大型黄梅戏《春江月》《五女拜寿》《孟丽君》《仲夏夜之梦》等十余部作品,同时盘活、创作了折子戏、小戏近七十出。颇受社会肯定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力争达到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我们始终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打造再芬黄梅自媒体矩阵,目前已拥有“再芬黄梅”官方微信号、抖音号、微视频、海媒推特账号……这些平台成为受众了解黄梅戏的重要窗口,对黄梅戏的推广、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二十年来,再芬黄梅在“走出去”方面做出重大努力,先后赴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朝鲜、维也纳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交流;同时,我们还努力在中国香港、澳门两地开启演出季,以戏为缘,传播黄梅戏文化。再芬黄梅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新时代新征程,“再芬黄梅人”站在二十周年的节点上,蓦然回首,如数家珍的同时不免感慨万千。此刻,我们虽不能一一列举,但走过的每一步路,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一一印在心间,也历历在目。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风吹雨打,也经历了阳光雨露。二十年转眼一瞬,不易,也绝不言难,一如既往在路上。
2025年,“再芬黄梅”迎来20周年院庆,将策划举办一系列院庆活动,包括新戏首演、各大演出季的举行、国际文化交流等,共同组成精彩纷呈、内容优质的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2025年1月23日(腊月二十四小年夜),“谁料二十正风华——再芬黄梅2025新春戏曲演唱会”在再芬黄梅公馆举行,作为整个院庆活动的开篇。诚邀您欢聚小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