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黄梅城!看安庆如何四季有戏→
安庆市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精心组织实施“四季有戏”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在节假日常态化举办“四季有戏”活动,有力促进了文化惠民乐民和传统戏曲传承发展。2024年全市共开展精品剧目展演119场,创新剧目小剧场演出1012场,百姓大舞台展演展示10545场,惠及城乡群众近6000万人次。
以“双创”带“双出”
精品大戏精彩呈现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开展精品艺术创作生产。组织遴选100余台传统和新创黄梅戏大戏在全市各大剧场精彩展演,展现了黄梅戏独特魅力,培育了一批黄梅戏艺术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大戏常演常新,《五女拜寿》《春江月》等复排黄梅戏大戏生动呈现,《茶歌飘四方》《月上梅梢》等新创黄梅戏大戏闪亮登场。秉持“黄梅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办节理念,精心举办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共有来自湖北、江西、江苏、上海等地的26台黄梅戏大戏在安庆集中展演,近4万人次走进剧场观演,线上线下观看总人数近3000万人次,让广大戏迷群众过足了戏瘾。
以“双侧”引“双向”
连台好戏惠民乐民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开展精品艺术创作生产。组织遴选100余台传统和新创黄梅戏大戏在全市各大剧场精彩展演,展现了黄梅戏独特魅力,培育了一批黄梅戏艺术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大戏常演常新,《五女拜寿》《春江月》等复排黄梅戏大戏生动呈现,《茶歌飘四方》《月上梅梢》等新创黄梅戏大戏闪亮登场。秉持“黄梅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办节理念,精心举办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共有来自湖北、江西、江苏、上海等地的26台黄梅戏大戏在安庆集中展演,近4万人次走进剧场观演,线上线下观看总人数近3000万人次,让广大戏迷群众过足了戏瘾。
以“双侧”引“双向”
连台好戏惠民乐民
坚持服务供给侧和群众需求侧精准对接,将戏曲展演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戏曲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公共文化机构、戏曲专业院校、民营戏剧班社、戏迷票友团队深入广场、社区、乡村、景区等基层一线,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小剧场演出和百姓大舞台展演。广泛开展“送戏进万村”、戏曲名家走基层、四季“村晚”、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有戏安庆”浓郁氛围。2024年全市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311场,任务完成率101.7%,惠及群众逾100万人次。持续实施“戏曲进校园”百千万行动计划(百名艺术家进校园、千场演出进校园、万家学子唱戏曲),完成戏曲进校园演出600多场,创排推广黄梅戏校园课间操,覆盖学生近20万人次。举办安庆处处唱黄梅、第三届“严凤英杯”全国黄梅戏票友会、非遗戏曲声腔(安庆民歌)演唱会、黄梅戏韵青年音乐节、“热辣滚烫”黄梅戏文化市集、“戏在龙山凤水”花车巡游等风格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打卡。
以“双交”促“双赢”
特色百戏互惠互利
坚持开放包容发展理念,“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地域优秀文化交流交往。邀请杭州越剧院、中国评剧院、上海京剧院等知名文艺团体的优秀剧目来安庆交流演出,丰富安庆文化市场。持续实施黄梅戏“走出去”,组织开展以戏为媒文化交流和文化走亲活动,推广安庆地域优秀文化。一年来,全市文艺院团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山东、新疆等20多个省(区、市)。
以“双效”助“双兴”
优秀名戏传承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深入挖掘特色戏曲艺术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着力打造戏剧演出集聚地、戏曲人才培养基地和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基地,传承保护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地域文化兴盛、全域旅游兴旺。加强少儿戏曲传承,举办安庆市青少年戏曲展演暨“戏曲进校园”教学成果展示,成功举办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专业组活。“唱响中国”黄梅戏大家唱走进“职工之家”,吸引200多家企事业单位、10000多名职工热情参与,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了人人学唱黄梅戏、人人会唱黄梅戏、人人竞唱黄梅戏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