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责任、理想、见证——再芬黄梅与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发布日期:2024-12-28 08:50
来源:张培培(工作单位: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 次
字号:
大
中
小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中,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其中,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2024年9月22日至10月8日,为期近二十天的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成功举办。在文化和旅游部、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安庆再次以卓越的表现,展示了黄梅戏艺术的深厚底蕴与无限活力,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篇章,交出满意答卷。艺术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辛勤付出。由韩再芬院长领衔的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作为安庆本土的艺术节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以热爱为魂,以责任为骨,以理想为翼,为这场文化盛会贡献了精彩的演出、精心的服务和深刻的文化思考,见证了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的诞生。

9月22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大剧院隆重举行。简短的开幕仪式后,一场综合性戏曲晚会《天下黄梅》精彩上演。演出分“源古·皖”“黄梅·承”“国韵·盛”“安庆·兴”“天下·颂”五个篇章,通过“回顾”与“展望”,集中呈现了历届艺术节的精彩瞬间,全面展示全国各地黄梅戏发展的最新成果。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大气磅礴、美妙绝伦的舞美灯光;精心编排、张弛有度的节目内容;婉转悠扬、声声入耳的优美唱腔……征服了现场观众,奉献出一场黄梅戏文化盛宴。从2006年第四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始,再芬黄梅就开始执行承办艺术节晚会的任务,迄今为止,成功执行承办过多届艺术节开、闭幕式文艺演出。韩再芬院长更是第一届到第十届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见证着黄梅戏艺术节一路走来。当安庆媒体推出往届艺术节回顾视频时,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三十二年的沉淀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安庆人民对黄梅戏无比的热爱和发自心底的自豪感;三十多年来,黄梅戏在这片土地上根深叶茂,开枝散叶。受安庆市委市政府之托,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再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组与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执行承办。这已是再芬黄梅与空中剧院的第五次合作。虽已有多年默契,但重任在肩,不敢有丝毫懈怠,更想为广大观众和安庆人民奉献一台记忆深刻、好听好看、意义非凡的晚会。早在半年前接到任务之初,再芬黄梅就已与央视团队开始对接筹划,从晚会结构到演员遴选、从节目创意到舞台呈现、从录制细节到剧场保障、从演出方案到接待方案……一场场碰撞,一次次对接,一轮轮修改,一遍遍完善。在保证晚会高水准呈现的同时,还要做好所有的幕后服务保障工作。几个月来,再芬黄梅团队抓落实、赶进度;密切配合,及时汇报;全情投入,不负重托。再芬黄梅怀揣使命感与责任感,力争在有限的经费和时间内,围绕“天下黄梅”这个主题,秉承国际视野、创新理念和开放心态,呈现最全面最精准最美妙的艺术表达。筹备过程中,作为执行方,时常面临实实在在的艺术成本问题。每当此时,韩再芬院长便说道,先把事情办好,钱不够我们再想办法,事情要先做起来。在第N轮线上线下讨论会后,导演组形成了最终的节目框架和晚会主旨。除安徽本省以外,晚会邀约了湖北、江西、江苏、上海等全国黄梅戏盛行区域的所有专业或民营剧团参与其中,“天下黄梅”在此刻具象化。除此之外,秦腔、京剧、越剧、粤剧等多剧种齐上阵,助力黄梅艺术盛会,形成剧种交融、百花绽放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发展戏曲关键在人。在本次晚会上,黄梅戏的人才梯队得到了全面展示。从名角名家到青年新秀,从梅花奖演员到少儿艺术团,老中青少四个人才梯队接续传承,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再芬黄梅少儿艺术团四十多个平均年龄只有八岁的小驸马们,稚嫩俏皮,有模有样,萌化了现场的观众,成为晚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晚会在婉转悠扬的黄梅歌《天下黄梅》中落幕。“天下黄梅,我为谁唱,千里万里,行者无疆。天下黄梅,我为谁唱,茶歌不息,山高水长。”这首由韩再芬院长压轴献唱的《天下黄梅》恢弘大气、直击主题。天下黄梅,相爱相亲。黄梅戏,属于全中国、全世界爱她的每一个人。在所有热爱她的人的共同呵护下,黄梅戏一定会多姿多彩,代代传唱,未来可期。一曲黄梅调,声声入耳;一座黄梅城,古韵悠远。黄梅戏,孕育在安庆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在这里,清风吹来的是黄梅戏的柔音软语,星光闪耀的是黄梅戏的绰约风姿。可以说,安庆是地地道道的戏剧之乡,文化之邦。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即将举行,如何在盛会期间同步彰显安庆城市魅力,挖掘城市内涵,做好文旅推介,激起满城盛情,作为安庆本土的文化力量,我们又能配合地方政府做些什么?韩再芬院长以其高度的文化责任感、敏锐的新闻前瞻性以及饱满的文化自信,带领再芬黄梅团队为安庆的文旅推介添砖加瓦。由再芬黄梅创意、执行的推介计划分为两条线并行:“我来说”和“他们说”。顾名思义,“我来说”是通过安庆人的视角去介绍和表达安庆,而“他们说”则是由外来嘉宾诉说他们眼中的安庆。双线并行,多角度、全方位推介真实、厚重、鲜活的安庆。“我来说”这条线中包含《何以黄梅城·安庆》系列短视频专题片、《一座黄梅城》单帧纪录片、台前幕后花絮短视频等多个项目。其中,《何以黄梅城·安庆》系列短视频专题片创意为:选择安庆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由韩再芬院长出镜解说,探寻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和黄梅戏元素,梳理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脉络,解读“安庆——何以黄梅城”这个命题。视频创作由安庆市历史名城保护研究中心提供素材参考,由再芬黄梅与安庆市新闻媒体中心联合策划、拍摄。所有取景均为实地拍摄,所有文案皆有史料支撑,以确保短视频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从照进天柱山的第一缕阳光开始,沿着皖河水一路徜徉,艺术节期间拍摄并推出了四期内容:《古皖之源 山河有“戏”》(天柱山)、《无“石”不成班》(石牌镇)、《百年学府 黄梅福地》(安庆师范大学)、《花开花放“倒扒狮”》(倒扒狮古街)。一经推出,收获广泛关注和点赞,新华社、央视频等多个官方平台转发,网友纷纷留言“以历史文脉为事实,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个系列太好了,希望一直做下去!”接下来,还将推出罗家岭、菱湖公园等多期内容,延续艺术节宣传热度,持续发力。《一座黄梅城》单帧纪录片以莱卡相机拍摄,以“街拍”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以韩再芬老师为画面主体,突出其舞台之外的生活日常、安庆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黄梅戏氛围,以及热气腾腾的市井风貌。经过三天集中拍摄,从几千张照片中挑选出三百张,剪辑成一期极具艺术感和形式感的单帧纪录片。与此同时,每天还不断推出韩再芬院长和剧院青年演员的各种街拍及幕后花絮小视频,吃美食,看美景,赏好戏……“在安庆,来一场CITYWALK”,成为艺术节期间外地游客来安庆的必选项。9月24日中午12点,由再芬黄梅和央视团队共同策划的名为“我和空中剧院有个约会——戏曲名家走进安庆”的大型文旅慢直播在央视频app准点开始。直播选取安庆市内具有代表性的前言后记新华书店、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大剧院、二陈(陈延年、陈乔年)故居、中国黄梅戏传习基地(再芬黄梅公馆)四个场景,分为诗与远方、黄梅之城、历史回响、薪火相传四个篇章,由央视主持人、外请戏曲名家与本地的文化学者、黄梅戏名家一起追溯历史、畅聊传承、共话安庆。每一位嘉宾对安庆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了解,从他们口中,观众了解到安庆是多面安庆、百变安庆,是文化安庆、山水安庆、人文安庆、宜游安庆。直播持续六个小时,央视频微博、B站、百度、腾讯新闻、优酷同步分发,总观看量达到315万,将安庆文旅宣传推上又一个新高度和新热度。除此之外,再芬黄梅还向全国艺术名家发出邀约,共收集了六十多个祝福短视频,每天不间断推送,在他们的声声祝福下,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圆满举办。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是艺术节的重头戏,也是广大黄梅戏爱好者最为期待的部分。本次艺术节期间,来自6个省、市的黄梅戏院团带来了18部新创剧目、8部保留剧目,21个新创小戏,在安庆市集中展演。由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的黄梅戏《徽州女人》《金粉世家》参加剧目展演,《六尺巷·宽》作为闭幕式演出剧目精彩呈现。《徽州女人》于1999年首演,由韩再芬院长创意、策划、主演,迄今已整整二十五年。这是首次将“徽文化”搬到舞台上的黄梅戏作品,是从家乡的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绚烂之花。经过二十五年的岁月淘洗和市场检验,《徽州女人》久演不衰,愈加凸显其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深受观众欢迎。按照原计划,《徽州女人》在10月6日晚演出一场。但是刚一开票几分钟不到,票已全部抢完,还有很多观众在后台反映没买到票。韩再芬院长了解情况后,迅速与组委会协商,希望能够加演一场。10月1日,艺术节官网发布消息:10月6日下午加演一场《徽州女人》。“这次我有一个特别大的心愿,我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能看得到《徽州女人》,于是就决定加演一场。这是观众与演员的双向奔赴。”韩再芬说道。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谢幕时观众起立鼓掌,沉浸在动人的故事中,久久不愿散去。不少观众连看两场,细细品味这部经典之作,意蕴悠长。黄梅戏《金粉世家》改编自安庆潜山人张恨水先生的同名小说,可谓是家乡戏演绎家乡人的作品。再芬黄梅一直践行“一戏一品格,一戏一样式”的创作理念,在不断的攀登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金粉世家》也是再芬黄梅的创新之作,并非常见的“才子佳人”戏,它聚焦于总理公子金燕西和平民女子冷清秋短短一年内的情感悲剧,揭示情感双方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致性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们没有拘泥于传统戏曲的框架,而是借鉴了音乐剧的部分样式,同时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导演何培说道。值得一提的是,《金粉世家》是由再芬黄梅自主完成的一部新编大戏,主演阵容、幕后主创(编剧除外)全部都以再芬黄梅的青年才俊为主力。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舞台表演,更是一场艺术传承的鲜活演绎。大型原创黄梅戏《六尺巷·宽》则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安庆桐城、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著名“六尺巷”典故,由韩再芬领衔主演。该剧独辟蹊径,以坚持礼义廉耻、坚守法理和家训的倾宁夫人为第一视角,围绕张、吴两家地皮之争,在“法与理”的思辨中,讲述了为什么会有六尺巷的出现,深刻地“理顺”与“探明”六尺巷的由来的背后隐藏的伦理,讲诉“讲法治、知礼让、懂谦卑”在现实中的不易,与我们这个民族追求相互和谐美好社会文化内涵所付出的努力。同时,讲清楚了为什么要“和 · 让”与如何做到“和 · 让”。“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短短四句诗,饱含人生哲思和处世智慧。2024年10月17日,在黄梅戏《六尺巷·宽》作为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剧目9天后,安庆人民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庆桐城市考察六尺巷。总书记在考察时说道,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特别高兴!总书记来到桐城六尺巷,体现了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始终根植在老百姓身边。我们演绎的《六尺巷·宽》的核心价值就是‘让’与‘和’,用家乡戏唱家乡的故事,我们会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文化人,把传统文化做得更好。”韩再芬难掩激动地说道。三台大戏,这是再芬黄梅在艺术节期间奉献给观众和安庆的礼物。既有经典,又有新编;既是丰富的黄梅戏视听盛宴,又是对安徽文化的“皖”美艺术推介。2024年国庆前夕,在安庆市民广场上,一座巨大的户外字装置——“一座黄梅城”完成搭建,稳稳矗立。“黄梅戏,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韩再芬院长感慨道。安庆,因多元文化的汇合孕育出黄梅戏,黄梅戏在这里生根发芽,走向全国。如今,黄梅戏又不断承载和表达这片土地乃至安徽、全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朝阳冉冉升起,“一座黄梅城”在清晨霞光中格外耀眼,沉实壮观。如同再芬黄梅人对安庆的热爱,闪闪发光;更预示着黄梅戏的明天,朝气蓬勃,辉煌灿烂。
张培培
(工作单位: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