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周活动|《珍珠塔》(下)-36部黄梅戏传统剧目连环画选载
2019,喜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喜庆祥和的日子里,由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研究院)编辑制作的“36部黄梅戏传统剧目连环画”经安徽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们将每部戏分上下两集呈现,共选择推出10部,敬请欣赏。


秀才方卿与母亲相依为命。大比之年将至,他前往姑母家欲借盘缠。姑母见方寒酸,将方赶至后院。夜晚,表妹陈翠娥途经园亭,力邀表兄闺房烛影对话。次日清晨,表妹赠送银两及信物珍珠宝塔,内藏书信,以示相爱终生。陈善策闻讯方氏作为,急与家院追向官道,姑侄互诉衷肠,陈当面许女于方为妻,方卿喜拜岳父,奔赴京城。方母乞讨寻子,在庵堂遇侄女陈翠娥。婆媳相见,方母终得安定。次年春试,方卿得中头名状元。他私扮乞丐,手执渔鼓。陈府上下甚是诧异,方卿说唱调笑有加。方卿最终露出状元真身,全家皆大欢喜。

— 接上集 —
链接阅读
· 珍珠塔(上)

黄梅戏,起源于清代中晚期以安庆为中心的皖江地区。最初由农民和手工业者创造并唱响于乡村草台,属于地方戏曲剧种。其音乐优美、语言易懂且富含人文关怀,一直为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所喜爱。经过一代代黄梅戏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终于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艺术团队,直至涌现出严凤英、王少舫这样的艺术大师,使黄梅戏这一年轻的地方剧种得以迅猛发展和壮大。至今仍呈现出较强的青春活力和旺盛的发展态势。
安徽省安庆市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与发祥地,经过近两百年的传承,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梅戏给予了高度关注与重点扶持,黄梅戏在安庆已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表演艺术、剧本和音乐创作、戏剧理论研究的完整体系。
二OO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收入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百一十八项,黄梅戏傲然跻身其中。黄梅戏,一个既具有经典性,又具有流行性的艺术,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风风雨雨后,仍然散发着芬芳,成为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闪亮的“文化名片”。
来源:黄梅戏艺术文化
编辑:王利他 罗嘉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