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办

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活动主题:
讴歌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间:2021年9月28日至10月8日
地点:安徽省安庆市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安徽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安庆市人民政府

历届艺术节回顾
名家名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艺术节新闻 > “反弹琵琶”激活文化一池春水——喜迎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系列特稿之三
“反弹琵琶”激活文化一池春水——喜迎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系列特稿之三
文章来源:安庆之声 发布时间:2018-09-25
她有“文化之邦”的美誉,两千多年前这里是皖国,安徽的简称“皖”也起源于此;
她有“戏曲之乡”的称号,是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黄梅戏在此地发扬光大。

她,是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4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古城安庆突破“先把经济做大,再补文化课”的旧路子,坚持文化先行,“反弹琵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文化发展一池春水,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正在崛起,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9月23日,演员们在黄梅戏艺术中心表演黄梅戏《龙女》。 记者 江胜 摄


有序改革
  激活“有戏安庆”创造活力

  这个9月,坐落在安庆莲湖岸边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很忙。

  9月8日晚,参加“皖藏同心·筑梦山南”2018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演出;

  9月9日晚,应中国科技大学特别邀请,携新创黄梅大戏《邓稼先》走进科大进行专场演出;

  9月10日,“文化名家进高校”暨“非遗进校园”走进安徽大学校园,韩再芬和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董成共同演绎的京黄交响曲《中国红》作为压轴曲目上演;


  9月12日,黄梅大戏《仲夏夜之梦》作为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首场剧目在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9月27日,《邓稼先》还将献演本届艺术节开幕式。


  马不停蹄,是2005年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立以来的常态。

  2005年底,我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黄梅戏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韩再芬的品牌效应,成立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由韩再芬担任院长,当时再芬剧院只有50个人,1000元的资金。到2007年,再芬剧院便靠着这些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排出了《公司》《徽州女人》《春江月》《女驸马》等新戏和30多出传统小戏,年演出115场,从农村到城市,从重庆、湖北到香港,几乎场场爆满。

  2012年,按照“省市共建”原则,在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文艺院团改革新的探索和突破”的第一家试点单位,也是全国第一家彻底实现股份制改造的戏曲团体。同年,中宣部等四部委授予再芬股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再芬股份成立以来,实施经典剧目巡演和“再芬黄梅公馆”连锁剧场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真正将文化与市场结合起来,“再芬黄梅”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安庆是省文化体制改革5个试点市之一。再芬黄梅只是安庆多年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安庆推动再芬黄梅股份公司、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京话艺术剧院等12家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和16家电影公司电影院转企改制,推动文艺院团尝试商业化运作模式,指导扶持转制院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国有文艺院团潜力和活力得到了激发。

  2011年、2012年,安庆连续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多年的改革也为全市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为“有戏安庆”注入了不竭的活力动力源泉。

  演出场次增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得益于院团改革,宿松县黄梅戏剧院不断出新出彩,在历届省、市艺术节大赛中,曾三次荣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五更月》获中国人口“文化奖”,《半边月》获国家戏剧“田汉奖”,剧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突出贡献单位”。目前,该院团正在精心打磨的《情满山乡》将在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与戏迷们见面。

  而再芬剧院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已经在谋划未来。院团计划在全国布局“再芬黄梅公馆”连锁小剧场、策划筹建黄梅戏产业园区、推出一批黄梅戏精品力作、培养一批黄梅戏接班人,真正把“再芬黄梅”品牌做大做强。

“反弹琵琶”
  公共文化服务浸润百姓心田

  10元惠民票价、15个公益性惠民专场演出、十多场非遗传统戏曲惠民演出、数十场群众文化活动……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还未启动,文化惠民的号角已经吹响。

  文化活动,群众唱主角;公共文化服务,惠民乐民。这在安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2013年11月,安庆市被正式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也是全省第二批唯一一个创建城市。几年来,安庆突破“先把经济做大,再补文化课”的旧路子,以文化事业投入年均增长27.4%的魄力,沿着“反弹琵琶”的路径不停探索,把文化活水一滴滴引进群众心田。

  2016年,安庆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中部地区公共文化发展之路。

  “反弹琵琶”,让一个又一个公共文化设施建起来、转起来。市文化馆、市美画院(市美术馆)新馆实现成功置换,市博物馆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或提标升级64个公共文化场馆,全市公共文化场馆达到183个,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目前,市级“三馆一院”、县级“两馆一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市区每0.54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图书阅览点,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演出一场正规大戏、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安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慢慢深入基层。

  金秋时节,安庆的城市乡村,文化花开,沁人心脾。

  在市美术馆,“新时代·新安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图片展正在进行,1200多幅新老照片讲述城市变迁、生活变化,每天都吸引着很多市民前去观看;

  在市黄梅戏艺术中心、石化俱乐部、人民剧院,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创黄梅戏优秀剧目正在轮番上演,10元惠民票价,让宜城成了戏迷的狂欢之地,教师、医生、扶贫工作者、道德模范等也被请进剧院看大戏;

  每天晚上,太湖县图书馆灯火通明,很多读者在这里读书看报,享受夜晚的美好时光。上班族、农民工、个体户等白天都没有时间走进图书馆看书的人,也能在晚上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实事,交织成一张覆盖城乡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网,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正在进入普通群众的生活。

  现在的安庆,送戏下乡、社区演出、广场演出、送书画进社区、送展览进社区等各项文化惠民活动遍地开花,“广场文艺天天演”“安庆大讲坛”“月演月精彩”等活动品牌进一步打响。截至6月底,2018年“送戏进万村”已完成演出任务970场,全市共有69.5万人次参与文化惠民旅游消费,同比增长13%。

产业融合
  开启文化产业发展新篇章

  全市4A级以上景区将给予戏迷减免门票优惠,鼓励戏迷游览安庆主要风景区;为到安庆主要景区游览观光的游客免费发放戏票,让“游客成为戏迷,戏迷成为游客”……“满城黄梅”迎接八方游客,借助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东风,安庆“文化+旅游”的帆船再次起航。

  自2013年起,我市按照“三年一大节、一年一小周”的模式举办黄梅戏节庆活动,并把黄梅戏文化与旅游黄金周紧密结合起来,唱响“黄金周·黄梅戏”品牌,不但把黄梅戏文化带活带热,还拉动了全市旅游消费,全市接待旅客人次与实现旅游收入均同比大幅增长,成为我市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创举,也标志着文旅融合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文旅融合只是安庆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起,我市已经连续三年单独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按照“补短板、强特色”的总体思路,以政策为杠杆,以重点项目为带动,推动文化与创意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孵化器建设、打造全国戏剧演出集聚地、推动文化对外交流。今年,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发展。

  在有含金量的政策引导下,安庆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互联网……一时间,各地探索“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践生动而多彩。

  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已经兑现市级文化产业政策资金1430万元,支持项目76个。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57家,同比增长18.9%;省重点文化产业当年计划投资额5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27%;全市现有7家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

来源:安庆日报 记者 江月


青年演员挑梁《孔雀西北飞》


  9月22日,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继续进行,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创排的现代黄梅戏《孔雀西北飞》在黄梅戏艺术中心接连演出两场。

  《孔雀西北飞》参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之名,将古代“婆婆磨媳妇”的剧情冲突翻转为现代的“媳妇磨婆婆”,从家长里短、日常俗事的婆媳关系出发,引出当下部分家庭孝道缺失的问题,从而引发人们追问和思考,呼唤传统美德复归,表达对人间真情、善良、美好的渴望和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呼唤。

  当天的演出由袁媛、赵章伟等优秀年轻演员担纲主演,何云、徐君等知名演员作为“绿叶”。“这部戏是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以青年演员为主,体现了黄梅戏创作‘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王成告诉记者。

  流畅的剧情、鲜活的人物、精彩的唱词,引得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笑声及热烈掌声。

  当晚,由六安市金安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带来的大型现代黄梅戏轻喜剧《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同时在人民剧院上演。

来源:安庆晚报 见习记者 杨一

 

中秋节赏《家风》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公益专场举行


  9月24日下午,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剧目展演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专场演出在安庆石化俱乐部进行。500名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走进剧院,欣赏枞阳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的新创黄梅戏《家风》,在中秋佳节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家风》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的东晋陶侃之母湛氏以儒而好学、贫而励志的家风,教育出国之栋梁的故事。陶侃曾任枞阳县令,其母湛氏早早孀居,她将丈夫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在孩子面前显现了她的坚强与担当,成为幼年陶侃行为和人格追求的一个模板……

  全剧浓郁的地方特色、传统的戏曲韵味、富有现实意义的家风家训主题都令到场的观众鼓掌叫好。“中国好人”、大观区环卫处职工胡兵说:“在中秋节,能欣赏到这样一出传统韵味的黄梅大戏,特别开心。觉得以黄梅戏来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这种形式特别好!”

  恰逢中秋佳节,剧场里也有不少观众带着孩子前来看戏。“本想着让孩子来接受传统戏曲文化的熏陶,没想到还能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个中秋节我们过得很有意义。”观众朱女士说。

来源:安庆日报 记者 江月

 黄梅戏传承发展基地首次落户省外

  9月22日,黄梅戏传承发展青岛融园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省青岛市融园举行。基地由青岛山川文化投资集团、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余青峰编剧工作室、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共同建立,这是黄梅戏走出安徽首次在外省建立的传承发展研究基地。

  今年初,青岛山川文化投资集团与我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签订协议,五年内双方共同投入200万元,培养30名黄梅戏“定向委培表演班”学员。同时在未来2年内,山川集团在青岛融园建立中华戏曲体验馆,以黄梅戏为龙头带动全国其他剧种在馆内演出和展示,目前体验馆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今年底奠基动工,预计明年底完成并投入使用。基地挂牌落户后,将实现多方合作、强强联手,吸引全国戏曲名家大咖参与,组织开展戏曲演出、展示,黄梅戏剧本、音乐、舞美创作研究,黄梅戏人才培训及开设黄梅戏论坛等活动,共同助推黄梅戏的传承发展。

  黄梅戏传承发展青岛融园基地的建立,是我市黄梅戏“一唱两走”战略的又一成果。

来源:安庆日报 记者 陈娟娟

 

复排黄梅戏《龙女》贺演艺术节


9月23日,黄梅戏《龙女》演出现场。 徐火炬 摄 


现代黄梅戏《远去的差距》上演

  9月21日、22日,由黄山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带来的新创现代黄梅戏《远去的距离》在石化俱乐部上演。其中,22日为安庆石化职工公益性专场演出。

  《远去的距离》讲述了历史上曾经繁荣的千年古村歙县三阳镇梅家坞村,由于种种原因成了远近闻名的穷村。从梅家坞走出去的大学生洪兰花,不忍家乡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怀着深深的乡愁与扶贫先扶志的信念,毅然和丈夫一道离开都市回到深山。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洪兰花抓住高铁将要在三阳镇设站的机遇,依托本地丰厚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创办民宿旅游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让一个沉寂多年的古村,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光彩。

  据了解,该剧曾入选安徽省2017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十台大戏之一。全剧围绕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以高铁开通为故事背景,以脱贫攻坚为故事主线,以歙县三阳镇为缩影,着力塑造了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演员们细腻自然的表演,赢得了到场观众的一片喝彩。

来源:安庆晚报  见习记者 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