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办

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活动主题:
讴歌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间:2021年9月28日至10月8日
地点:安徽省安庆市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安徽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安庆市人民政府

历届艺术节回顾
名家名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黄梅戏文化 > 何培:“走心”的黄梅戏新锐导演
何培:“走心”的黄梅戏新锐导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8-16

人物档案:

  1978年生于安庆,相继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上海戏剧学院。1998年,成为再芬剧院(原黄梅戏二团)演员,曾担当《三岔口》《野猪林》《莲妹与顺哥》主要角色,受观众好评。2008年正式转行导演,多次在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启动仪式和闭幕式上任副导演和总导演。曾改编黄梅戏《春香闹学》《小辞店》《闹花灯》《桃李无言》《五女拜寿》《莫愁女》《巧嫂卖瓜》等,深受观众喜爱。

  8月11日下午,记者见到何培时,他正在对刚结束的再芬黄梅青年团考核演出剧目《马前泼水》进行点评。该剧由何培执导,在这次青年团考核中,获得“年度七强”的好评。

  作为黄梅戏为数不多的青年导演,何培大胆创新、青春活泼的风格不仅受到老一辈黄梅戏导演的肯定,更是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戏曲圈“泡”出来的坚持

  何培的爷爷奶奶曾经都是专业的黄梅戏剧团演员,“家族之人无不唱戏”的氛围让何培自小就痴迷于那些“咿咿呀呀”声中。长大后的他,毅然迈入“戏曲圈”。

  然而,何培的演员之路并不平坦。在戏曲的四功五法中,“唱”是四大基本功之一,也是最吃香的“角儿”,但何培的嗓音条件并不出色。且适逢90年代剧团低靡期,剧团收入甚微,何培每个月的工资,是其它同龄人基本工资的四分之一,家人曾多次劝说改行,都被他“一票否决”。

  “我就是不想离开这个圈子,哪怕一辈子都成不了角儿。”何培回忆说,他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跑龙套“站太监”,在舞台上跟木头一样杵着,经常一站就是三四十分钟,没有一句台词一个动作,“有一年剧团在上海演出,直接站昏在舞台上”,但他依旧乐此不疲。

  “身为安庆人,黄梅戏与我天生有缘,我也愿意一生执着于她。”何培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录音棚里传述黄梅乡音

  在剧团演出低谷时期,何培还做了一件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创立黄梅戏录音工作室,将黄梅乡音传送天南海北。

  “白天练功,晚上做伴奏,长此不疲。”何培回忆说,那是他最红火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外地戏迷打电话给他,有的甚至从深圳、温州不远万里来安庆找他要伴奏、原声带。

  而对于何培来说,这段“录音棚”记忆让他收获的远不只是对黄梅戏的信心。

  “给我一首音乐,我的脑海中就会构思出一幅表演的画面。”何培解释说,几年的录音棚工作经历,让他广泛地学习、积累了各种戏曲音乐素材,他对音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的形象感凸显。

  于是,基本功扎实,对音乐有了重新认识的何培,开始萌生当黄梅戏“导演”的念头。

  从毛遂自荐到导演新锐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2005年,何培以自己的理解排演了一出《春香闹学》,其清纯、朝气的表现方式迅速获得了导演前辈们的认可,这让何培信心大增。

  “话剧导演王延松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也是他让我真正坚定了走导演之路的勇气和信心。”何培回忆说,2008年的团拜会大联唱,王导用“话剧”叙事手法架构黄梅戏的大胆创新让何培颇受启发,更让他在随后对几部传统小戏的改编技巧运用上屡试不爽。

  从重排《闹花灯》灵活运用花鼓灯“锣鼓”“舞蹈”元素的大胆尝试,到《徽州往事》娘娘腔小算盘表演的出色设计,再到《五女拜寿》青春靓丽风格的重构、复排《莫愁女》“舞台假定性”的尝试、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展演周《巧嫂卖瓜》的精妙编排、《马前泼水》对人性的关怀和理解,还有正在积极谋划当中的剧本《仲夏夜之梦》,短短几年时间,何培已经由一个以“演员性导演”迅速成长为一名“思想性导演”。

  “虽然年轻,但很‘走心’。”有人如此评价何培。作为一名黄梅青年导演,何培正在艺术之路上用心求索。